安源區(qū):做強“營地+”模式 跑出鄉(xiāng)村振興“加速度”
在綠草如茵、鳥唱蟬鳴的野奢營地,搭一個帳篷,架一頂天幕,和三五好友“圍爐煮茶”,于點點星光下來一場浪漫的“寶藏露營”,沉浸式體驗家門口的“詩和遠方”……時下,“短途游”“近郊游”逐漸成為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選。隨著“營地熱”的到來,安源區(qū)的“營地+”產業(yè)也備受關注。
近年來,安源區(qū)借助鄉(xiāng)村振興的東風,堅持文旅融合、綠色崛起發(fā)展理念,依托良好的自然風光和區(qū)位優(yōu)勢,深入挖掘各村特色資源和文化內涵,開發(fā)了“營地+田園”“營地+紅色文化”“營地+研學”等一系列聚焦家庭化、年輕化的旅游新業(yè)態(tài),既滿足了周邊游客的需求,又成為激活文旅消費、推動鄉(xiāng)村振興的新熱點。
走進橫龍街里善村的樂體營地(初心微農場研學基地),只見農場里的蔬菜長勢喜人,農戶們正在菜地里施肥、澆水;科普課堂上,孩子們正跟著老師畫臉譜、編香囊、學習草木扎染,體驗傳統(tǒng)非遺的魅力;草地上點綴著各式各樣的帳篷,大家一起飛盤撒歡,嘗一口香醇番薯酒……歡聲笑語灑滿鄉(xiāng)野。
“現在來我們里善游玩、研學的人越來越多,以前游客只是過來看一下就走了,現在許多游客還會留在這里吃飯,我家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好,自家種植的瓜果蔬菜等農產品,基本上都被游客買走了,收入節(jié)節(jié)攀升?!崩锷拼遛r家樂曾老板笑著說道。
“我們引進了江西樂體文旅發(fā)展有限公司進行“研學基地”項目開發(fā),并深入挖掘轄區(qū)獨特的“善”文化、“酒”文化以及紅領巾“紅”文化,推動紅色教育、生態(tài)研學、民俗文化、鄉(xiāng)村風貌、休閑娛樂等相融相促,不斷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,以產業(yè)振興賦能鄉(xiāng)村振興?!碑數卮遑撠熑苏f,以前農戶增收渠道主要以在家務農、外出打工為主,初心微農場項目建成后,不僅吸納了20余位村民進入農場工作,也讓村民們開起了民宿和農家樂,在家門口實現就業(yè)增收,每年助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新增30萬元以上。
秋風徐徐,張家灣村的1927紅色營地,同樣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體驗游玩。在紅色拓展區(qū),映入眼簾的是越野車、迷彩帳篷、火箭筒、激光打靶槍等仿真軍事道具,讓人迫不及待想來體驗一把;在戶外露營區(qū),滿滿的田園氣息撲面而來,既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圍爐煮茶,品嘗火鍋和烤肉等美食,還可以零距離接觸星空,讓煩惱隨山風而去。
“這個地方我也是慕名而來,山清水秀的,很漂亮。這里游玩項目蠻多的,不僅能參觀紅色景點,還可以現場體驗打靶射擊,晚上也能露營,很舒服?!闭劦酱舜温眯校钆块_心地說道,特別是穿上訓練服后,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營地經濟的背后是一條長長的產業(yè)鏈,鏈條的上游是營地建設和經營,鏈條的下游是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多元消費場景?!半S著大眾旅游需求的不斷變化,我們也在完善休閑設施配套,現已推出多項精致化、多元化的研學、黨建、團建、國防教育活動,讓游客能夠沉浸式感受紅色名村的魅力?!睆埣覟炒?927紅色營地負責人表示,該地生意逐漸紅火了,能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不少的收益,他們的干勁也越來越大了。
據悉,張家灣村將“紅色文化”資源與營地訓練主題相結合,秉持教育性、實踐性、安全性等原則,構建軍旅文化大本營,把1927紅色營地打造成集紅培、研學、體驗、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鄉(xiāng)村振興實踐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,每年帶動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以上,推動鄉(xiāng)村振興高效發(fā)展。
如今,人氣滿滿的營地,讓安源的美麗村莊又多了一張文旅新名片。下一步,安源區(qū)將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,推動營地與鄉(xiāng)村旅游深度融合,延伸休閑旅游產業(yè)鏈,推動特色資源串點成線、串線成片,打造“有亮點、有特色、可發(fā)展”的農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品牌,為鄉(xiāng)村振興提供更可持續(xù)的發(fā)展動力。
(編輯:李錫念)
來源:安源區(qū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