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東區(qū):四時墨韻長 初心潤童蒙 紅星村老黨員的書香堅守
晨露還掛在村委會院角的絲瓜葉上時,老關鎮(zhèn)紅星村會議室的木門已被輕輕推開。84歲的張申蒲戴著老花眼鏡挪進門,袖口墨漬在晨光里發(fā)亮——這是他教書法的第四年。這位有45年黨齡的老黨員摘下草帽,扶了扶老花鏡,捏起毛筆寫下“人之初”。
四年時光在硯臺里慢慢研磨,當年首批加入的14位老師無一缺席,平均年齡超75歲的他們,握筆時仍透著股勁。

張申蒲的備課本邊角已經磨得起毛,泛黃的紙頁上,藍色水筆標注的課程表像一串整齊的腳印:7月15日那頁畫著握筆的示意圖,拇指食指圈成的小圓圈旁寫著“像抓小鳥一樣輕”;7月18日的行筆教學欄里,歪歪扭扭畫著三條波浪線,旁邊批注“手腕要像小魚游水”。
“張老師的手背上有好多老年斑,但握筆的時候穩(wěn)得很!”這個連續(xù)四年來上課的13歲的鄧麗芳舉著自己的練習紙湊過來,紙上的字雖帶著稚氣,橫畫起筆已有藏鋒的影子,豎鉤收筆也透著股韌勁。作為連續(xù)四年上課的“老學員”,她清楚記得第一年握筆時手總抖,寫的字歪歪扭扭能爬出紙外;第二年能把筆畫寫直了,卻總控制不好力道;第三年開始琢磨起筆收筆,如今筆下的字已能看出章法?!澳次宜哪昙壍木毩暠??!彼龔臅锓龇狐S的本子,紙頁上的字與現(xiàn)在的作品對比鮮明。
走廊上,鄧麗芳媽媽指著作品墻:“三年前字像蚯蚓,現(xiàn)在筆鋒多利落!”小虎媽媽也說:“孩子從前坐不住,現(xiàn)在能寫完一張紙,多虧了老黨員們?!睆埳昶崖犚?,嘴角微揚。

每天清晨八點,頭發(fā)花白的老黨員文學玉總喜歡戴著藍袖套來到教室。他先把58張米字格紙一張張鋪在課桌上,再將墨汁倒進 小瓷碟里,動作麻利得像年輕時在講臺批改作業(yè)。課堂上主講的老黨員站在黑板前,手腕懸在空中畫著圓弧示范;助教們弓著背圍著課桌,指尖捏著孩子們的小手糾正姿勢;穿藍布衫的紀律監(jiān)督員拿著小紅旗,在過道里輕手輕腳地走,看見誰走神就晃一晃旗子。
臨近中午,上了半天的書法課接近尾聲。14位老黨員圍坐在長桌旁,搪瓷缸里的茶水冒著熱氣?!靶毥裉煳展P還是太使勁,明天得給他個軟點的毛筆”,“后排的孩子看不清黑板,下次把米字格再畫大些”,討論聲混著窗外的蟬鳴,像支特別的交響曲。文學玉在筆記本上記下這些話,紙面被茶水濺出個小印子,他笑著說:“這是我們14個人的‘ 戰(zhàn)斗日志’?!?/span>

村委會走廊新裝上的安全護欄,被孩子們叫做“爺爺?shù)氖直邸?。那些刷著紅漆的鋼管,是村“兩委”聽了老黨員們的建議后連夜裝上的。每天下課離崗前,張申蒲和13位老師都會沿著護欄走一遍,分頭檢查教室的角角落落。
空調嗡嗡運轉的教室里,村“兩委”送來的西瓜正擺在角落。這個每年夏天都會出現(xiàn)的場景,藏著段暖心的故事:第一年開班時沒空調,14位老黨員每人帶了一把蒲扇,輪著給孩子們扇風。村書記上來送西瓜,撞見張申蒲正舉著蒲扇給趴在桌上練字的孩子遮陽,汗珠子順著他的皺紋往下滾,第二天就帶著人來裝了空調。“這些老黨員退而不休,14個人四年不挪窩,我們做后盾更要給力?!奔t星村黨委書記張顯珍望著教室里忙忙碌碌的爺爺們的身影,也不難知道為什么書法班的報名名單總是被搶著填滿。

日頭爬到頭頂時,14位老黨員送走最后一個孩子,62歲的丁老師順手接過張申蒲手中的教案,一行人相跟著走出村委會。蟬鳴聲里,墨香還在走廊里縈繞,那些落在宣紙上的墨跡,早已越過紙頁,在58顆童心里生了根 —— 而這14位從62歲到84歲的老黨員,正用布滿皺紋的手,托著這些稚嫩的根須,在時光的土壤里,寫下比筆墨更綿長的初心。
(編輯:李錫念)
供稿:老關鎮(zhè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