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源區(qū):警網融合 讓群眾幸福感“滿格”
“小伙子,身份證更換怎么弄???”近日,在東大街小橋社區(qū),一位老大爺推著行動不便的老伴來到社區(qū)。網格員上前迎接,攙扶著老人到前臺坐下,同時聯系社區(qū)民警趕到社區(qū),為兩位老人現場核驗材料。
近年來,東大街巧用“警網融合”機制,不斷延伸社會治理觸角,壯大社會治理力量,打破“單打獨斗”局面,實現信息互通共享,把“警網融合”工作真正落到實處。
組織融合
助推基層治理“新動能”

走進東大街小橋社區(qū)黨群服務中心,墻上的網格化管理圖格外醒目。每個網格都明確標注責任人,黨組織的紅色力量如毛細血管般延伸到社區(qū)每個角落。當地將“警網融合”深度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,從組織架構搭建、制度規(guī)范完善到人員統籌調配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彰顯著黨建引領的強大效能,這正是東大街以黨建為引領,探索“警網融合”網格化治理新模式的生動實踐。
“大爺,現在天氣熱,我們晚上使用空調和電風扇時一定要注意安全,離開房子一定要記得關閉電源。” 連日來,夏夜熱浪翻涌,蟬鳴漸歇。民輔警與網格員利用居民晚上在家的“黃金時段”提醒大家注意夏季用電安全。安全是社區(qū)穩(wěn)定的基石。東大街通過“網格+警格”聯動模式,加強隱患日常巡查。網格員與轄區(qū)民警攜手深入轄區(qū)企業(yè)、店鋪和學校,無論是家庭矛盾,還是其他糾紛,只要網格員發(fā)現問題,“警網聯動”機制便迅速啟動。社區(qū)民警發(fā)揮專業(yè)優(yōu)勢,網格員憑借熟悉社情民意的特點,雙方密切配合,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。
資源融合
構建多元共治“一張網”
“小網格”連著“大民生”。當地民警和網格員們始終把居民的“小事”當作“大事”來辦,從房屋漏水到管道維修,從路面破損到設施維護,每一個細節(jié)都不放過。
在日常工作中,網格員依托人熟、地熟、情況熟的屬地優(yōu)勢,與具備懂法律、講政策、會調解優(yōu)勢的民警、志愿者形成互補,通過“網格前哨”收集社情民意、排查矛盾糾紛,聯動“警格服務”精準洞察隱患、閉環(huán)處置問題,實現“小事不出網格、難事不出社區(qū)”。通過“網格+調解”模式,網格員與社區(qū)民輔警共同發(fā)揮“前哨”作用,成為居民身邊隨時待命的“辦事員”和“調解員”,讓居民感受到網格服務的溫度。
服務融合
搭建社區(qū)居民“連心橋”
東大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將服務群眾作為社區(qū)治理的核心任務。為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,民警與網格員在日常走訪中主動承擔調解職責。對鄰里糾紛、家庭矛盾,他們第一時間介入。通過“五步群眾工作法”和“睦鄰議事會”收集居民意見,解決從生活小事到管網疏通等各類問題。同時,聯合開展了“警民一家親”走訪慰問活動、“安全知識進社區(qū)”宣傳活動等多項服務活動,引入資源建立社區(qū)食堂、零工驛站等平臺,網格驛站提供多樣化服務,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制度,招募網格輔助員提升效率,切實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
如今的東大街,通過黨建引領“一張網”,實現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化、高效化。居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,社區(qū)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持續(xù)增強。漫步在社區(qū),隨處可見鄰里親切交談,孩子們在安全整潔的環(huán)境中嬉戲玩耍,一幅和諧美好的生活畫卷徐徐展開。
(編輯:李錫念)來源:東大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