蘆溪史韻 玉皇傳說 婆婆巖
蘆溪,這片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老土地,流傳著玉皇大帝祖庭的美麗傳說。從三苗時期張佳坊張有仁的善舉,到太白金星下凡尋賢,這些故事構(gòu)成了蘆溪獨特的歷史文化脈絡(luò)。蘆溪縣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開設(shè) 《蘆溪史韻 玉皇傳說》專欄,從歷史、文化、民俗等多元視角,深入挖掘玉皇傳說背后的動人故事,探尋其與蘆溪地方文化的緊密聯(lián)系,展現(xiàn)蘆溪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風(fēng)貌。
▲婆婆巖
美麗的雜溪村有一處有名的風(fēng)景叫婆婆巖,那里青杉勁挺、松柏俊逸,巖石層疊、危峰兀立。
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,那年鬧饑荒。有一位婆婆帶著孫子行乞來到了雜溪,可是人人都吃不飽,行乞又怎能填飽肚子呢?
為了能多找些野果,這位婆婆便帶著孫子爬上了雜溪村沙河組的一座高山上,在這座山上,她們摘了很多藤梨子,熟透了的藤梨子又香又甜,婆孫倆美美地吃了一頓。
天黑了,她們便在一棵大松樹下,撿了一些干枯的松枝、茅草,墊了墊就睡下了。睡前,婆婆感恩地對老天拜了拜,說:“老天爺,若您能保我婆孫倆天天都有東西吃,那我老婆子一定不忘您的大恩,我定會燒香拜佛,廣施善緣。”
老婆婆許下心愿后,便和孫子一起睡下了。說也奇怪,那夜小孫孫不知為何睡著時左一腳右一腳地亂踢亂蹬,然而老婆婆竟然一夜未醒。
第二天,天亮了,婆婆醒來發(fā)現(xiàn)孫子亂踢亂蹬的泥土里露出一口瓦壇子,她揭開壇蓋子一看,呀,里面竟然是滿滿一壇的金子。
婆孫倆歡喜得不得了,她認(rèn)為是老天爺顯靈了,幫了她,跪拜謝恩后,老婆婆帶了這些金子下山了。之后,她請了工匠,在發(fā)現(xiàn)這一壇金子的地方修建了一個廟。老婆婆還用這些金子幫助了許多的難民,很多人在老婆婆的幫助下熬過了災(zāi)荒、度過了難關(guān)。
人們?yōu)榱思o(jì)念這位善良的老婆婆,便把那座婆婆修建的廟取名為婆婆廟,把那座山取名為婆婆巖。
(編輯:李錫念)
來源:節(jié)選鄧紹春《婆婆巖的傳說》



